當孩子長了牙齒,到了該塗氟的一歲半時,「上牙醫診所」就是育兒過程會面臨到的一個難忘過程。
倘若在兒時遇到不好的看牙經驗,遺留下來的恐懼感是很難隨著身體的茁壯而消失的,且不單是影響孩子,陪伴看牙的媽媽總是在孩子成人後,記得這段看著孩子被五花大綁仍舊得張嘴治療的畫面。
雖然我們每天都帶著姊姊與弟弟完成刷牙的例行工作,然而,弟弟的牙齒狀況卻因為斷不掉的夜奶愈發嚴重,上排四顆門牙有兩顆已如斷垣殘壁,形體還完整的另外兩顆大概也快要抵不住蛀牙蟲的強烈攻勢,開始出現斑駁的痕跡了。
不好的求診經驗
無奈,要臨時看個牙可不那麼容易,跑遍了附近五六家的診所,給的答案都是得等到下週後,我跟霍爾也盡力為弟弟約了一家有兒童專科醫師駐診的牙科診所,漫長的一個月等待之後,在弟弟半依半究下一家人浩浩蕩蕩的走進診所大門。
然而,弟弟的情緒在開啟玻璃門那瞬間開始呈現緊繃狀態,醞釀許久的眼淚在助理阿姨前來叫號的那一剎那瞬間潰堤,阿姨越是想要表現友善的態度,弟弟就越是抗拒,作為媽媽的我知道,弟弟此時需要的是與身著護士服的阿姨維持一些距離。
在震耳欲聾的哭聲下,我們勉強上了樓,四口子站在診療室旁等候看診,但是,弟弟依舊沒有停止哭泣,甚至,恐懼的感覺幾乎要到達一個頂點,而另我驚訝的是這位負責跟診的助理卻以恫嚇的方式威脅弟弟,她說:「你再哭,我就要請最兇的牙醫叔叔來幫你看牙囉!」
媽媽聽了覺得有些不安,何況是年僅2歲的幼兒呢?
但我還是想再給雙方一些機會,畢竟,要看牙可不像上街購物那麼容易,於是,我跟霍爾輪流給弟弟一些擁抱與撫慰。
此刻,弟弟幾乎要失控了,我與霍爾都有心裡準備,可能要把治療延後,或者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硬著頭皮接受治療,畢竟,弟弟的牙還真不是普通的遭。
接著,讓我徹底不能接受的狀況就要發生。
助理阿姨可能是想要在上診療椅前制止孩子的哭聲,跑過來做最後的努力,她說:「你再哭,你好愛哭,愛哭鬼!」這負面的語氣加上糾結在一起的臉部表情,弟弟終於失去控制,當下,我跟霍爾都有一個默契,就是「打道回府」,我們不看了。
在明白告知護理人員,「我們無法看診,也不願意再約診」之後,抱著可憐的弟弟,牽著陪伴的姊姊,出了診所大門,買了包安慰的餅乾後,回到我們的窩。
一路上,不斷地與霍爾辯論,我認為,既然有兒童牙醫駐診,相關的醫護人員就必須具備與孩子相處的基本條件,例如:耐心與同理心。
霍爾卻認為,就算有兒童專科醫師駐診,但牙科診所的護理人員或者牙科助理,並沒有所謂的認證制度,所以我們也無法要求他們一定要做到「具備安慰孩子能力」的服務啊!
唯一的解方就是,找到真正適合孩子且有中華民國牙科醫學會會員資格的專業兒童牙科診所。
這個網站可以查詢全台灣有牙科醫學會認證的兒童牙科診所:
http://www.tapd.org.tw/main/modules/yuxing_member/search_map.php
尋找適合孩子的診所
於是,我開始上網做功課,想為弟弟尋得真正能體恤孩子,協助孩子消除看牙恐懼的牙科診所。
在這次不好的看牙經驗後,我整理的一些要點,作為篩選診所的參考條件:
一、醫療人員必須具備孩子恐懼看牙的同理心與願意等待的耐心
(Tendor-Love-Care)
二、要有說故事的能力
而在兒童牙科的專業訓練裡,對於治療用的器具有一定的話術,
例如:探針用「仙女棒」來向孩子說明;
樹脂用「黏土」或「牛奶糖」來取代…
(這裡有參考資料http://www.tapd.org.tw/main/modules/tadnews/index.php?ncsn=8)
三、要有轉移注意力的能力
四、要能同理小孩的恐懼
五、要有相當的耐心與情緒控制商數
六、診所環境有情境佈置,可以吸引孩子注意
(相關資料參考這個頁面http://www.tapd.org.tw/main/modules/tadnews/index.php?ncsn=8&nsn=64)
當然,這僅是理想化的情況,在兒童牙科數量不多的現實狀況下,不可能將所有條件都列為必要,只能盡力替孩子找到一個能夠讓他們「安心」的診療場所。
同時,我也上了《兒童牙醫學會的網站》去做重複確認,有興趣的爸媽可以點選連結。
後來,總算找到離家最近的兒童牙科(小木屋),約了診後,我們再次帶著Lucas弟弟抱著如履薄冰般的心情前往看牙。
看牙前爸媽可以怎麼做
而在帶孩子看牙之前,爸爸媽媽其實還有一些工作可以在家先教育孩子。
◆閱讀看牙主題的繪本
《參考書單》
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Enzou在五味太郎的書單分享中有介紹)
巧連智幼幼版2012年XX月號
◆看影片
◆玩看牙醫的扮演遊戲
不過,這些工作也只是幫助孩子盡量將看牙的恐懼程度降低,要孩子完全接受看牙這回事,我認為,還是需要親子雙方都花上一些時間等待,只要,每多一次求診經驗,孩子害怕的程度有減低就可以了。
在打電話向兒童牙科診所預約時,特別詢問小姐「是否有特地為孩子設置專屬的空間」等問題,而診所也表示,醫師在看診的時候,會事先與孩子溝通,甚至讓他們動手摸一摸治療要使用的器具,幫助他們熟悉待會的治療程序,所以,我是抱著期待的心態帶著弟弟來求診的。
以下是我們在治療後,整理一些小木屋友善孩子的特點,給位於永和地區的家庭們參考。
1. 護士不穿護士服(Hello Kitty圍裙與上衣)
2. 準備了兒童專用的室內拖鞋
3. 有兒童等待的遊戲區,準備了一些故事書
4. 毛巾也是Hello Kitty
5. 診療椅也準備了給付兒童造型眼鏡,讓孩子分散注意力
6. 看完有氣球
7. 醫師在做每一個動作前都讓孩子自己用手動一動(Tell-Show-Do)
也整理了一些些畫面還清晰的照片,希望可以讓跟我們同樣渴求於尋找兒童牙科診所的家庭們看看。 (由於是第一次看診,弟弟還是很緊張,做父母的不忍心太專注於拍照工作,哈哈~)
▲由於弟弟上次看牙的陰影仍清晰烙印在腦中,這次怎麼都不願意讓媽媽抱著看牙,牙科助理立刻做了一個應變措施,讓孩子跨做在媽媽腿上,上半身躺在阿姨鋪好的Hello Kitty毛巾上,先塗上「牙菌斑顯示劑」。
上兒童牙醫學會網站做了功課之後,才知道這種方式叫做「膝對膝」。
膝對膝的動作說明:
即父母親之一,和醫師面對面對坐,將孩子抱在身上,使孩子面向父母親自己,孩 子叉開雙腳置於父母親的腰際,然後將孩子倒下,躺在父母親及醫師的大腿上,父母親需握住孩子雙手,以防止孩子亂抓,這樣醫師就可以做一番詳細的檢查了。
(資料來源:http://www.tapd.org.tw/main/modules/tadnews/index.php?ncsn=8&nsn=64)
關於「牙菌斑顯示劑」:
護理人員會於治療前先塗一層牙菌斑顯示劑,隔了幾分鐘後,若牙齒上附著著牙菌,就可以透過這粉紅色的色素沈澱,看見牙菌斑的存在,除了蛀牙之外,若是剛吃過飯後塗抹,呈色的情況也會比較多,影響判別,這也就是建議刷個牙再去看牙醫的緣故了。
做科學研究的霍爾拔推測,這種顯示劑應該是透過細菌壁上的醣類呈色,特別是在格蘭氏陽性的細菌是普遍的作法。
▲這是給小孩使用的等待區空間。有一台汽車造型的座位、一些書本、小孩用的拖鞋與幾張板凳。
▲電話預約的時候,診所特地要我們攜帶弟弟的牙刷來,原來是用在塗抹顯示劑後,用牙刷刷去過多的試劑。事實上,在看診前我也利用了這隻牙刷向弟弟說明,「牙醫叔叔會用你的牙刷幫你刷刷牙喔」,希望藉此讓弟弟安心一點點。
▲弟弟雖然仍以大哭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恐懼,卻願意張開嘴巴讓醫護人員幫他治療,甚至可以完成「漱口」的動作,媽媽知道,小伙子自己也在努力克服恐懼呢!
▲阿姨幫他刷完牙後,拿了這隻端點有著小熊造型的兒童牙線,幫弟弟清除牙縫間的食物殘渣與髒污,弟弟大概覺得這裡好特別,連牙線都有兒童專用的,還那麼可愛,雖然,當弟弟一躺下之後,還是難免哭泣,媽媽卻不以為意。
▲真正著醫師服的牙醫師悄悄的上場了,媽媽此時趕緊拿了懸掛於診療椅的造型眼鏡給弟弟戴上,並塞了一個鏡子讓他的小手拿著,看看鏡中的自己有多可愛,好讓牙醫師也好好準備。
▲檢查要開始囉~
(弟弟還是哭!牙醫叔叔也很有經驗,他用最和緩的方式,依舊讓弟弟躺在他的腿上,在弟弟大哭的時候,快速完成檢查。)
▲牙醫叔叔發現弟弟的臼齒也有點蛀牙,需要進行修補,我們真得認真躺在診療以上了。但牙醫叔叔真的很棒,他拿了一球棉花讓弟弟拿著,告訴弟弟:「等一下會放這個在你的嘴巴喔~」(蔣醫師確實進行了Tell-Show-Do的專業動作)
還用工具擠了一些補牙用的補土,叔叔說:「來,給你一些牛奶糖」
弟弟稍稍停止了哭泣,小手拿起這宛如牛奶糖的乳白色補土,接著,媽媽告訴他叔叔要變魔術囉~牙醫師就拿著照光器對著這補土照了幾秒鐘(有幫弟弟遮住眼睛),再讓弟弟摸一摸,弟弟發現,牛奶糖變硬了耶!
我想,弟弟的心房大概卸了一半了。
關於Tell-Show-Do的解釋:
牙醫師使用簡單易懂的字眼,或代用語法來解釋將要進行的牙科治療讓病人知道,再展示即將使用的器材,並以牙醫師的手指或孩童的手指,示範將要進行的步驟,然後進行同示範一樣的治療,並不時鼓勵良好的合作行為。主要在消除孩子對周遭環境產生的莫名恐懼。
(資料來源:http://www.tapd.org.tw/main/modules/tadnews/index.php?ncsn=8)
▲呼~看完牙了,我們幫戴著兔子眼鏡的弟弟拍張照片,讓他知道治療結束了。
▲然後,不免俗的阿姨拿了氣球給姊姊跟弟弟,這樣,孩子就滿足了。
【Enzou媽的經驗分享】
◆求診當中,媽媽可以怎麼做?
不斷地用聲音陪伴孩子(縱使孩子一直哭)
◆看完牙醫後,該怎麼獎勵孩子?
去溜滑梯
告訴孩子表現得很棒
給好大好大的重擁抱
為了幫助弟弟認識自己的情緒,在回家的路上,坐在副駕駛座的我轉過頭去看看弟弟,告訴他剛剛看牙的時候大哭,是正常的反應,那是因為你很緊張,但是你已經做得很好了,願意漱口,也願意配合治療。
回到家後,2歲1個月的弟弟就主動跑去跟爺爺奶奶說明看牙的經過,還口齒清晰的說:「我很緊張!」
媽媽覺得,嗯,很好,弟弟知道這樣叫做緊張了。哈哈~
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需要專業的兒科牙醫診所的原因了。
雖然,過去我們也在看牙的恐懼中走過來,那樣的陰影卻也揮之不去,而當我們都成為爸媽,若站在同理童年的情況下,你會覺得看牙既然是以後經常要遇到的狀況,為什麼不能在一開始就用正面的態度來認識「看牙」這件事呢?
我想,除了找到適合孩子的牙醫診所之外,父母親的教養態度也是很重要的喔!下次當孩子害怕看牙,試著以「幫助瞭解情緒」、「幫助瞭解治療過程」來取代無助益的碎碎唸吧!
孩子一定會自己找到消除恐懼的出路的!
【中華民國兒童牙醫學會】
有兒童牙齒相關資訊:
口腔保健、刷牙
不良的口腔習慣
齒列矯正
牙科X光
牙齒外傷
牙隨病
乳牙治療
溝隙封填劑
如何帶孩子看牙
氟化物的使用
齲齒防治
空間維持器
全台灣兒童牙科資料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