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禮拜前陪同孩子到圖書館借書的同時,
意外發現這本久仰的書竟直挺挺的擺在書架上,
欣喜如我趕緊將它握入手中,不可置信的在走向借書櫃台的同時,
反覆的看著封面上的文字,的確是蔡穎卿的著作「我的工作是母親」,
這麼熱門的圖書,居然不需要向管理員預約就落入我的手中,
那天覺得自己幸運至極,也許是與此書的「緣份」吧!
此書最引人流連忘返的,除了是作者Bu Bu的文字之美,
在幾個描述生活態度的文章裡,找到了與我的共同點,
那就是「不斷學習的態度」與「生活即修行的意念」。
不得不承認,在作為一個職業學生的二十幾個年頭裡,
有大半時間都因在找尋自我而盲目生活,所幸,
我的父母給了我很多自我發揮的空間與機會,嘗試了多樣的才能學習,
雖說,學琴不是為了成為音樂家,學畫也沒有讓我以畫筆作為謀生的工具,
但「美感」的養成,卻是從這一點一滴有如灌溉的過程中,慢慢累積而成。
因為對美有一定程度的欣賞力,轉而對生活品質的水準就會有所堅持,
從最基本的「整齊」、「清潔」做起,再擴及自己認為不足的部份。
篤信這樣的生活方式,會感染給我的孩子,
讓他們將來也成為能夠「認真生活」的人。
記得在領到第一份薪水後,帶著興奮的心情回到鄉下請家人吃一頓感恩飯,
全家人也都為這家中第一個孫女找到工作而欣慰時,奶奶突然一臉嚴肅,
對著我說:「領了人家的薪水,就要替人家好好把工作做好。」
到現在,那個認真的神情,一直都烙印在我的腦海,
在工作遇到不愉快的時候,那句話常浮現眼前,
警惕自己要盡力完成所賦任務,才不會愧對我的業主。
在「我的工作是母親」一書中,
提到過幾個可以跟奶奶相提並論的「好女人」故事,
我認為,那可以作為教育孩子的良好典範。
「好女人春桃」,春桃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過去也沒有順遂的人生,
卻一心努力向前看,對生活也沒有什麼埋怨的話,總是專注在他當下的工作,
展現敬業的精神。
而「永遠歡喜的柳子奶奶」,因為樂觀且豁達的處事態度,
縱使他經歷過一般人認為慘痛的喪女經驗,
卻依然能夠用最淡然的心境來面對,
那樣歡喜的笑容,就像陰天裡的一道陽光,
有柳子奶奶在,天好像真的永遠不會塌下來。
Bu Bu在這兩個故事章節之前寫了一段引言:
時間走得很快,
我們不能每件事都透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才想方設法、開始成長,
所以,
我常常從別人的身上得到「見賢思齊」與「內自省」的兩種力量。
是啊!看到別人的故事之後,總是會去問問住在心裡的那個自己,
他們可以這樣過生活,那我呢?
與其終日與抱怨為伍,何不選擇樂觀一點,才貴為解決問題的王道,
生活,才更有品質。
希望我也可以把這份「向前的力量」,傳承給我的小孩,
讓他們在未來要靠自己獨立的日子裡,
也能夠堅強且豁達的思考作為一個人的價值。
這就是我成為一個母親最豐厚的報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