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洪蘭:3歲定終身?

在國慶酒會時,連續碰到三個人都是問我幼兒發展的問題:

「三歲定終身是真的嗎?我現在是不是已經太晚了?」

「小孩每天要對他講多少分鐘的話才算夠?」

「我的孩子不愛聽莫札特,一聽就哭,怎麼辦?」

這些問題令我非常的驚訝,而且從他們來不及寒暄,

立刻問問題的情況看來,他們是被幼兒發展的錯誤觀念嚇到了,

憂心忡忡,緊張得不得了。

其實這完全是不必要的,因為上面的問題都沒有實證的證據支持。

 

幼兒的腦生下來時的確有比他實際需要的神經細胞還更多,

大腦的確是憑著他的生活經驗來做修剪的標準,

凡是沒有與別的神經細胞相連接的神經細胞會被修剪掉,

但是沒有任何證據說3歲就修剪完成了,大腦就定下來不改變了。

事實上,大腦的可塑性可以說是終身的,不然復健就不會有效了。

只是小的時候可塑性大,老的時候較小而已。

從正子斷層掃瞄的研究看來,小孩子的腦活動力比大人高了許多,

一直到9歲左右才慢慢降到大人的標準,

而掌管計劃的執行、注意力的分配、工作記憶等等重要功能的前額葉,

要到20歲左右才成熟,所以完全不會有「太晚了,已經來不及」的憂慮。

 

 

給孩子快樂的童年

 

至於陪孩子玩多少分鐘才夠刺激他大腦的發展,這完全是本末倒置的說法,

陪孩子玩是因為我們喜歡跟他一起玩,不是因為要他大腦發展,

把陪他當做義務或功課在做,這樣想會把養孩子的樂趣剝奪光了。

孩子只要在正常的環境中成長,就不必擔心外界的刺激不夠,

大家引為證據的羅馬尼亞孤兒院孩子,其實是在極端貧乏的情況下長大的,

而且這份報告曾被人質疑,因為沒有控制組,且因羅馬尼亞是個鐵幕國家,

那些孩子親生父母的資料無法取得,因此在因果關係的結論上,頗有些爭議。

 

至於莫札特效應,這個實驗的對象是加州大學的大學生,

不是嬰兒也不是幼兒,如此類化資料未免想像力太豐富了些。

 

所以,在我看來,「一個快樂的童年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孩子是上天的福賜,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情去陪伴孩子長大,

父母的緊張會造成孩子的不安,會使他誤以為自己不如人,

這是愛他反而誤他。

請不要管別人怎麼說,你孩子的笑容便是你最好的指引,安心的去享受孩子的愛吧!

全球另類養生風潮 

 
關於此文提到之「莫札特效應」,
愛學習的媽咪也曾經在「哪一種胎教音樂適合你」的文章中,
對這個在西元1993年發表在Nature期刊中的實驗,
做過簡略的敘述,有興趣瞭解可直接點此連結。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nzou 安佐的媽 的頭像
    Enzou 安佐的媽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Enzou 安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