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kids-1.jpg  

有人說,孩子是菩薩 

孩子的心純潔如鏡,在他們身上有著天底下最自然、最真實的情緒反應,

世界上最寶貴的「真心」,如金銀財寶般就藏在菩薩的形體裡。

孩子帶給我們的歡樂,像是解除憂傷與煩悶的特效藥,服用後立刻見效。

 

又有人說,孩子是魔鬼

撒但偶爾也會佔據孩子的心,

任性不講理、高分貝且無止盡的哭鬧教父母都抓狂,

絞白的雙瞳浸濕了淚水,浮現的好似魔鬼的怨恨。

 

孩子是什麼?考驗主要照顧者的智慧

我認同「孩子是一張白紙」的觀點。

從發育的科學來討論,

神經系統的發育要到一歲以上的幼兒期才開始迅速成長(1)

意思就是,所有得經過大腦判讀而做出的行為反應,

在學齡前時期藉由經驗累積得到影響一輩子的認知,並在未來成為關鍵性的決定因子。

 

因此,作為孩子的母親,或者說是主要照顧者的身份,

是否有足夠的智慧以負起養育之重任,是值得關注且迫切的議題。

五年,是一個人的人格打根基的時間,樁若挖得深打得勞,

20年後造就的可能是一座高聳的摩天大樓,

倘若在此階段投注的是結構鬆散的泥沙而少了可提供附著的堅硬石頭,

最糟的結果則是隨時處於崩塌的高風險中。

 

若有學建築的朋友應該認同這個觀點,一棟洋房建造的過程中,

一磚一瓦都按步究班,紮紮實實的從推砌、灌漿、細修到完工,

所花費的時間不是半年就是幾載,配合的泥工、木工師傅用不用心,

設計師是否勤於溝通協調,都關係著成屋呈現出來的細膩度與質感。

這樣的過程如同養育孩子的過程,既辛苦且煎熬。

 

同樣是育兒,有些家長總是從容以對,

卻也經常在公共場所看到、聽到

尖銳的咆嘯聲從大人口中傳到孩子耳中這樣教旁人無言以對的畫面。

在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的我也曾經歷過情緒失控的自責後,

數度的自省與思考後,給自己一個沈重的期許,

希望有緣看到此文的家長們也可以一起努力,那就是「安定的力量」。

 

安定自己,才能安定孩子

前陣子才由新聞播報中,看見一個看似性格剛烈的母親

在人來人往的車站中對年幼的兒子施予言語暴力並同時賞了一個耳光,

以記者的角度,一定是同情弱者的,如此議題才能得到社會的關注。

對於這位母親的關心,卻好像鮮少被提及,我非製造對立,

只是想喚醒大家以客觀的教度從新思考這反覆出現的親子溝通障礙。

 

是的。

父母是大人,就生理條件來說,相較於孩子,的確是成熟許多,

但在心理成熟度方面卻並非完全遵守這樣的定律,我認為,這與經驗累積法則有關。

一個人在智能發育時期若沒有得到適當地刺激與規律的生活,

在面臨危機時的處理態度與心理狀態,就無法安如泰山般游刃有餘的化解。

情緒管理能力與智商能力同樣都是需要從小被灌溉的,既然是需要被管理,

表示它們也會有瀕臨崩潰的風險,因此,作為父母親該如何在緊張的關係中

讓即將引爆的情緒懸涯勒馬,是我們都必須學習的課題。

 

我想起日本心理大師河合隼雄在「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一書中,提到以下的問答:

Q:為什麼我常會因為心煩氣躁而忍不住想責罵小孩?

A:或許是因為父母的情緒不穩,要不然就是對孩子的期望過高。

 

河合的建議是,遇到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多花些時間跟孩子相處」、

或是「再觀察一下孩子的行為」,而非滿腦子只想著「得為孩子作些什麼才行」。(2)

 

大師以心理學的觀點解讀許多親子間的衝突,乃來自於教養者本身的心理狀態。

父母親越是急躁,孩子就越是調皮搗蛋,雙方的關係就越是對立,

最終的結果常以兩敗俱傷作為收場,無人得利。

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於思考與邏輯能力大體上還是優於幼兒的利基點上,

調整自己的心態還是比改變孩子要容易許多,

至少是自己可以決定要不要改變,達到百分之一百的掌控權。

 

其實,我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驗。

因家中沒有多餘的房間作為兒童遊戲間,日常時間兩個孩子多半在房間裡渡過,

有時我們一起共讀繪本,有時我在關注部落格,他們則在一旁翻箱倒櫃,

有時我去準備午餐,原本作為睡覺用途的彈簧床頓時化身為孩子玩跳躍遊戲的空間,

每天,總有幾次,我是一腳撥開眼前的玩具山才能順利往來客廳與房間。

起先,為了維持環境整潔,經常跟在孩子屁股後面一把一把拾起散亂一地的娃娃、

小汽車、積木等,將它們物規原位,

但這樣勤勞的景象偶爾會被身體的勞累或是忙碌於寫作給中斷,

卻發現,在這樣的情況下,以期許成為一個好母親的我,

經常以放大的音量對孩子們說話,在說完最後一個字,也是分貝數最大的那個字以後,

才從失控的情緒中抽離,驚訝著如此不該的反應怎麼會出現在自己身上,

幾次的自我檢討後,發現原本對於環境整潔有一定要求的我,

若與髒亂共處一室太久,似乎就是造成內心不安的主要原因,

於是,我說服自己降低標準

遊戲本來就是孩子的工作,遊戲本來就會替環境製造某種程度的髒亂,

在我們也是孩子的時候,一定也是這樣,

父母不也是用「寬容」的心對待當時的我們嗎!

努力的修正後,也更能接受有點亂又不會太亂的房間了,

此時,我獲得了安定的力量。

 

同樣,令大人心煩的瑣事太多,

可能是工作上與同事無法達到共識,可能是家中芝麻蒜皮的小事,等等等等

當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釐清心煩氣躁的主因之後,

只要能夠立刻修正,並於心情上緩和下來,

看看那調皮的孩子下一秒到底會出現何等行為,

可能會發現孩子真是世界上最可愛無敵的寶貝呢!

家長的心境開朗了,才能輕鬆育兒。

 

朝經驗值上升努力邁進中

寫文章以來,太多朋友被我寫文章的盲點而非刻意營造出來的好媽媽形象迷惑,

以為我是「經驗老到」的育兒高手,我的臉書信箱偶爾會接到一些朋友的諮詢,

問我育兒要這樣那樣怎樣之類的問題,在噗茲一聲口水噴到電腦螢幕後,

認真的我還是會正經八百的以不過三年的育兒經驗回覆,

如果沒有經歷過的,也是會把大腦迴路中記憶過的科學資訊重新整理一次,

一一寫成文字,就希望對得起這些看得起我的友人們。

 

說到育兒,以同為母親與文字創作者的立場,

想要表達的是,關於「當媽」這回事,沒有人一開始扮演這個角色就能駕輕就熟,

除非他是受過特別訓練的保母。

教養的過程中,遇到的挫折、沮喪與可能產生憤怒的情緒,

絕對不亞於工作上的經驗,反而有更甚之的現象,這些統統在所難免,

所有為人父母者都應有這樣的認知。

但作為育兒新手的我們,比起專業的保母,卻有一個先天的的優勢,

那就是「父母之愛」,

這是血脈相連,基因裡早排序好,強大且分不開的力量。

這個由我們體內的一隻精子與一顆卵子製造出來的生命,

或多或少世襲了上一代的影子,可能是聰穎的天資,可能是強悍的性格,

當我們再度因孩子的頑劣而發生親子對立,

連結大腦做出冷靜與停頓反應的神經線警報就應該馬上被拉起,

「暫停一下」,

放空煩躁與憤怒的情緒,

給孩子與自己多幾分鐘的時間作為緩衝,對於親子之間的愛鐵定有升溫的作用。

 

雖然我們都是初為父母,也曾因懷疑照顧幼兒的能力而感到困惑甚至憂鬱,

既然這個新的生命選擇我們作為他們託付的對象,

不如就把孩子當作激勵我們學習的源頭,努力地從他們身上挖掘未知且神秘的寶庫吧!

人生的樂趣就在育兒當下汨汨流出,輕鬆一點最後的收穫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期許與所有的父母親一起累積經驗值,共同體驗這生命的軌跡囉!

 

1:『發育期營養』。作者:賴愛姬。富林出版社。第四章 學齡前期的營養, P147

2:『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作者:河合隼雄。Part 2 幼年時期/從出生到上小學, p61

arrow
arrow

    Enzou 安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