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2367-1  

(Photo courtesy of Howard Chen) 

 

炎夏日,「吃剉冰」是當然少不了的生活享樂之一。

 

這天,四口之家在歷史博物館欣賞完「立體書展」後,選擇在館區的2樓「荷豐水月」祭了五臟廟,用餐的空間不大,白色窗格外的景緻十足給了我們一個宛如偷來的視覺饗宴。又是一個美好的午後啊!

DSC_2354  DSC_2323  DSC_2349  

 

往公車站牌走去的滾燙人行道,把我們的唇舌也惹得乾裂,「快給我水啊!」這樣的聲音從大腦裡的一個點往外擴散開來,立足於一邊往重慶南路、一邊往泉州街的T字路口,上升的溫度讓8肢腿果決的往懸掛著紅底白字的招牌走去。

DSC_2361DSC_2363  

 

「建中黑糖刨冰」,真的很有建中的風采,櫃台前的幾個小綠綠的立足,老闆給予特別的招呼,店裡排隊的人潮因為暑假平日的緣故,比想像中要短了許多,隨性看了一下黏貼在牆上的冰品種類,保守的點了一碗可與招牌呼應的「黑糖刨冰」,應該算是對得起味蕾的選擇吧!

DSC_2366  

 

題外話,店裡讓帶著孩子的媽媽最為稱道的服務是…位於隔牆之外的一座洗手檯,一樣也很有學區的風格,水龍頭上端還套了一個在行李箱上經常看見的密碼鎖,應該是老闆為防打烊後過往的人潮任意使用而套上的吧!這個免費的服務讓嗑完冰品後沾粘的雙手有機會得到一絲的清爽。

 

如果有經歷過或者聽聞過二、三十年前的冰果室傳奇,應該知道最富「台味」的水果冰,參雜於香蕉、西瓜等水果中的刨冰,多是入口時具有清脆口感的「粗冰塊」,搭配率性、大刀切塊的台灣水果,可以維持低溫,不致水果尚未吃完,冰卻融化了的窘境。

 

建中的四種冰使用的刨冰,同樣也是帶有曠味的粗冰塊,搭配起有嚼勁的配料,可謂天作之合。先不論用餐環境與盛裝器皿,一碗45元的黑糖刨冰在學區附近,爽口程度已堪稱可讓建中學生「翻牆」,就為了嚐它一口可退去青春期熱火的黑糖冰。

DSC_2372  

▲建中黑糖刨冰使用的是咬起來清脆爽口的粗冰塊。

 

第一次光顧,即將入口的配料我們選了米苔目、珍珠、湯圓、芋圓。紅白湯圓是安妮指定的,對三對多的小女孩來說,又是紅又是白的湯圓給了她感官刺激是帶來快樂。

 

至於芋圓,若相較於永和的芋師父(Link!),個人認為差強人意,沒什麼特別之處,嚼勁、香氣與尺寸,都略遜芋師父一籌。

 

珍珠呢,在我的心目中,50嵐的珍珠可能居冠。

 

整體而言,黑糖的甜度適中,配料雖不致樣樣符合期待,卻也還新鮮,倘若想像自己是於附近就讀的高中生,這碗用紅色塑膠碗盛裝的粒粒透明的刨冰,就可以讓青春的味蕾於課業壓力之外,獲得滿足了吧!

DSC_2368

 

DSC_2369

 

DSC_2370  

 

店家資訊:

台北泉州街35號

DSC_2377  

 

週邊玩樂重點:

【散步】植物園的城市森林浴 (Link)

【藝文】歷史博物館「立體書展」(Link)

【用餐】荷豐水月@歷史博物館2樓

 

arrow
arrow

    Enzou 安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