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女兒9個月大  

 

當父母的常把自己無法完成的夢想或欠缺的能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這項通病的傳承可說從古至今,

 

否則你不會聽過父仇子報或代父出征之類的劇情故事。

 

當然,在地球接近毀滅的2011年,孩子被期望或是被栽培的能力之一,居然是超越上一代的外語能力,

 

我想這是受到「地球村」的影響所致,就拿生活中你我都常接觸的「Facebook」、「Plurk」來說明,

 

想要經常跟在世界各大洲的友人保持互動,「英文」,還是被使用最頻繁的語言。

 

英文能力好,交友圈就廣闊,過去在職場上奮鬥的經驗的確也說明著,語言能力好,被賞識的機率就高人一等。

 

所以,美語補習班在我們的社會能屹立不搖的生存,也只是因應世界潮流而已。

 

但,究竟孩子們幾歲開始學英文,才能確保學習效果能夠持久持續呢?

 

 

 

若Enzou只是以自身經驗分享,恐怕失去了客觀的原則,也缺少說服力。

 

當然,微小如螞蟻的我並非打算說服大家採用我的方法來教育孩子,

 

畢竟我的小孩最大也才兩歲半,就語言的學習成果也只是差強人意啦!

 

相信有更多的爸媽有不同的方法可以分享,

 

就等部落格的人氣「破千」以後再來開個主題讓格友們分享彼此的方法吧!

(啊!就在不知不覺的2年中,人氣很不容易的破了15萬,該在粉絲頁開一個討論了齁^^)

 

 

 

回到此文正題,「幾歲學英文才算早?」

 

Enzou替大家找了一些有「科學根據」的答案,格友們可以參考看看。

 

 

 

由美國知名神經科學家阿瑪特與王聲宏博士出版一書「大腦開竅手冊」裡的第11章裡

 

提到:「學語言、學音樂,要趁早」「嬰兒是了不起的學習機器」

 

「在人生最初的那十幾個月,也就是經驗(或剝奪經驗)對頭腦的發育具有強烈或永久效應的那段期間,

 

稱為『發育敏感期』」。

 

 

爸媽若希望孩子未來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的確,應該從「零歲」開始教育。

 

但並非長大再學習語言就收不到流利之效,只是嬰兒與成人對學習語言的「方式」是不同的,

 

大人運用邏輯力可以在文法學習上獲得不錯的成果,

 

而嬰兒則因為大腦吸收語言的區域是空白的,所以對語言的「音調」能有較佳的學習力。

 

所以,從小開始學習英文,長大後能夠說得一口很像外國人腔調的機會,相對就勝出許多。

 

 

 

以上,是基於科學理論上,說明學習語言的最佳年齡。

 

但,真的能夠維持學習效果的,是爸媽是否給予孩子「學習語言的環境」。

 

 

各位格友身邊一定有過這樣的故事,

 

可能在求學階段,班上某同學在學期結束後就再也沒出現過,因為他(她)移民到美國或加拿大,

 

那位同學在台灣時英語能力普通,可能跟你不相上下,

 

但幾年後跟同學見面,卻發現他(她)的英文變得超流利,「聽」起來就像個外國人。

 

別誤會!我的本意並非鼓勵移民,只是想突顯出環境對語言學習的影響力有多大!

 

 

 

雖然,在台灣大部分的家庭並非以英語為主要溝通語言,

 

可是生活環境中卻處處充滿英文,舉凡電視(YOYO TV)、路標、衣服… (格友可以延伸舉例)。

 

這些也都是很生活化的活教材。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沒有薪俸的全職媽媽或是入不敷出的雙薪家庭,那或許可以聽聽我的作法,

 

在經濟上絕對是省下不少荷包,又同時能為孩子創造一些學習英文的環境。

 

 

 

閱讀英文繪本

IMG_8790.JPG  

 

花費:$0 (去圖書館借閱,免費。)

 

這是我最常使用的學習教材。

 

教育博士李坤珊老師在「讓孩子安心做自己」書中也提到,

 

「親子共讀英文繪本,能為寶寶的外語學習,帶來聽說讀寫的全面經驗」。

 

 

的確,這個方式等於是在替寶寶創造一個英文環境,縱使爸媽的語言程度不怎麼好,

 

但繪本的文字通常都很簡單,字數也不多,只要看得懂ABC就足以大聲的朗誦給孩子聽,

 

多閱讀幾本書,就會發現語言的語法其實有規則的,寶寶也會默默吸收,

 

假以時日,他就會從念出一個單字到一個簡單的英文句子了。

(點這裡,可以參考我與孩子共讀過的繪本,歡迎大家分享。)

 

 

獲得繪本的管道:

  1. 圖書館借閱:優點是零花費,且更新速度快,看完就還不佔家裡空間
  2. 網路書店:常用的是誠品、博客來、天下文化
  3. 二手書店:目前我只去過台大附近的茉莉書店
  4. 政府贈送:各縣市推廣「零歲閱讀」,女兒出生滿六個月時,就可以到公所那邊領書
  5. 朋友交換:資源共享,友誼萬歲,YA!
  6. 其他:女兒的奶奶上菜市場買菜時,偶而會遇到書攤,隨性的挑過幾次,都比網路上賣得便宜喔!有時格媽去逛夜市,也光顧過這樣的書攤。

 

 

iPad

妍玩iPad  

 

有人說iPad是孩子的最佳保母,基本上我只認同一部分!

 

iPad的應用程式裡有一塊專門設計給兒童使用的,操作方式符合蘋果的精神,用最簡單的腦袋就會操作!

 

當我忙著照顧弟弟時,就把事先download好的英文學習程式或影片,開給女兒去玩,

 

十次有十一次她都玩到「忘我」的境界,搞得我最後都要「誘之以它利」才能將iPad收起來。

後來,媽媽也學聰明了,趁機給孩子時間的觀念,在拿出iPad同時,我讓安妮與佐弟看看牆上的時鐘,當長長的指針從1走到3的時候,就得把iPad收起來,還給媽媽。頭起次,孩子總是耍賴,但是媽媽堅持原則,曉以大義,讓他們明白,遵守規則,就能贏得信任,這個遊戲才能繼續。

 

如果要把iPad當成保母,建議只能當臨時托育的保母,並且告訴她只能照顧我的孩子半小時,

 

而且家長若無法陪同,最好將一些危險的應用程式給鎖起來,免得後果難以收拾。

 

 

 

電視節目

看花園寶寶In The Night Garden  

 

一些友人反對給小孩看電視,小兒科醫師聽說也不建議零歲兒使用太多聲光效果豐富的工具。

 

不過,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家裡就是擺了一台電視(甚至是多台)

 

爸媽要告訴孩子不能看電視,除非自己也不要看,

 

若是三代同堂,要不使用電視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我的折衷作法是「限時」與「篩選節目」。

 

限時:兩歲以上,一天能使用電子媒材2個小時,包括電視、手機、DVD、iPad等。

 

篩選節目:孩子自己想看的節目,可以事先跟爸爸媽媽討論,把這些節目列在清單裡,在撥出時間收看。若對新的節目有興趣,歡迎孩子隨時提出來,讓家長有時間審核節目的安全性與合適度。

 

而要想看電視學英文,我的選擇是看Disney頻道,當然要開啟英文發音的聲道囉!

 

相關文章:安妮的第一支錶(守時觀念從小做起)

 

 

訂閱幼兒英文期刊

 

幫女兒訂過三期的巧連智ABC Bubble

 

但因內容較規律與缺乏多樣性,看到第三期女兒就興趣降低了,

 

同時也是當時她已學會ABC 26個字母,所以我就把刊物停掉了。

 

但有興趣的爸媽還是可以嘗試,費用是容易負擔的(印象中好像一期300)

 

 

 

 

聽英文兒歌

 

若你的孩子喜歡唱唱跳跳,這個方法我最推薦!

 

女兒未滿一歲,就發現她似乎很喜歡隨著音樂扭動自己的身體,

 

英文兒歌的旋律其實大部分都曾被翻成中文歌曲,爸媽也可以一起哼哼唱唱,

 

不知不覺跟著孩子一起把英文歌詞都背起來了,隨時隨地都可以唱給小孩聽。

 

由於學習的氣氛很放鬆,學習效果自然加倍!推推推!

 

 

 

 

親子對話互動

 

不要把這項工作當難事。

 

爸媽若擔心語言程度不好,剛好可以趁機跟孩子一起學習,反正也沒有人會笑你。

 

女兒六個月大時,抱著她在閱讀水果圖片,我的手指著圖片告訴她,

 

這是「蘋果」,英文是「Apple」,

 

就這樣每天重複,大約在她會說話的時候,就常常把Apple, Apple掛在嘴邊了。

 

直到現在,每每遇到新的事物,我們都會同時用「中文」與「英文」甚至是「台語」來認識它。

 

記得很早以前,約莫一歲半吧,我問她:Where is your nose?

 

她可以用她可愛的小手指著鼻子,用自信的水汪大眼瞪著我看。

 

若遇到不認識的單字,台灣奇摩的首頁上就有「字典」可供線上查詢,

 

這讓我讚嘆網路世界帶給現代人生活的便利性。

 

有一次,我跟女兒又在練習她學會的英文,

 

突然,她跟我說想去公園燙鞦韆,接著就問我鞦韆的英文是什麼?

 

這看似簡單的名詞居然讓我啞口無言,

 

只好跟她說:「媽媽明天查字典後再告訴你好不好?」

 

原來,鞦韆叫做『swings』。

 

 

 

其實,學語言若能把握「生活處處是英文」的原則,就會收到「處處是驚奇」的學習效果!

 

親子共學最大的好處就是在培養感情之外,能夠共同成長與收穫。

 

學英文,的確是從小就得開始栽培,

 

不過,這幾天我讀了親子天下雜誌中,李偉文的文章「未來,不會只有一種世界」後,

 

恐怕會加強與孩子間的「台語」會話,

 

因為李先生提到,「未來是兩個世界,一個是全球化世界、石油世界,另一個是部落經濟」,

 

部落經濟的意思是只在地經濟的興起,也是下個世代的孩子必須擁有的生存實力。

 

倘若我的孩子不是資優生,那我要他學會生活的技能,與不同階層的人成為朋友。

就算我的孩子成為資優生,那我更要他學習自理能力,用同理的心去善待每個人。

 

 

arrow
arrow

    Enzou 安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