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睡覺的小孩  

不睡覺的小孩 (Insomnio)

︱安東尼歐 (Antonio Skarmeta)

圖︱艾方索 (Alfonso Ruano)

譯︱湯世鑄

出版︱格林文化 20048月初版

國家︱西班牙

 

安妮四歲了,這一兩個月以來,想像力透過他的嘴兒蹦了出來,日常生活所遭遇的事件,在小腦子裡頭被重新洗牌,有時候是住在山裡頭的奶奶帶他去「海邊玩」(山裡明明沒有海),有時候則是分不清楚是夢境還是真實

 

我在女兒四歲時到圖書館選了這本「不睡覺的小孩」,許多與不符合邏輯的奇妙事情在書裡頭統統發生了,例如:乳酪把老鼠吞到肚子裡、治療頭痛的「阿斯匹靈」開始頭痛了這樣無厘頭的文字敘述,事實上,是可以滿足這個年紀孩子的幻想的。

 

我想起了教養專家對於想像力的一番言論。

 

四歲孩子之所以說謊,是因為這個階段他們的想像力處於幼兒發展的爆發期,自己甚至分不清楚什麼是真實,什麼是想像!

 

作為父母親或者主要教養者,可以陪伴孩子悠遊在想像的世界中,最後,可以像此書的結尾一樣,讓孩子明白這事實上是一則「故事」罷了。

 

我的想法是,不要用帶刺的方式一針戳破孩子不帶惡意的謊言,而是在孩子發揮想像力之後,用理智與分析的方式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中依照著常理發生的邏輯。

 

 

 

 

想念媽媽  

想念媽媽

︱伊芙‧那冬 (Yves Nadon)

圖︱瑪儂‧歌蒂葉 (Manon Gauthier)

譯︱黃秀錦

出版︱大穎文化 2008年6月

國家︱加拿大魁北克

 

這是一本不單寫給失去媽媽的「小孩」閱讀,倘若小孩長大了,仍舊無法面對失去母親的傷痛,那麼就是一個適合閱讀此故事的人。

 

生命教育,從安妮開始聽故事的年紀開始,我就開始讓她明白,所謂生命,有「生」就有「死」,這是一種常態。

 

媽媽當然很樂意一直都陪伴著孩子,但是孩子有一天會長大、會獨立,媽媽有一天會老、會死去。

 

在閱讀完這本書後,安妮再度問我:「媽媽,如果有一天你死掉了,怎麼辦?」

 

我告訴安妮:「那沒關係,我會先變成天使,飛到天上,很快樂的在那邊等著你。我會希望還在地上的你過得很勇敢、很快樂,就像媽媽以前一樣。」

 

母親,不會因為不在了,就不愛孩子。

 

透過照片、過往共同經歷的生活模式,孩子們是可以深刻體悟到「媽媽一直都在」的人生哲理,就像繪本裡的文字:

 

當我閉上眼睛,就會聽到媽媽的聲音。

當風兒吹在我身上,我知道,那是媽媽正輕輕摸著我。

我醒來的時候,會聽到媽媽的笑聲。

我睡覺的時候,會聽到媽媽說著笑話。

我感覺到,泡泡浴的氣泡飄到媽媽身上,啵的破了;媽媽把手放在我背上。

 

故事中的小女孩瑪季,透過一些照片,懷念著與母親曾共度過的美好時光,我認為,這也是一種利用「正面能量」來取代負面情緒的療瘉性方法。

 

母親,是永遠都活在我們心中的,無論我們長到多大、去了哪裡,只要記著那些美好的時光,「愛」是會眷顧我們的。

arrow
arrow

    Enzou 安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