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5202.JPG

一個月以來,我們的生活到處存在著小荳荳,因為安妮跟她一樣,開始上小學,準備要接受團體生活與紀律的挑戰。

 

當我仔細閱讀完黑柳女士筆下的每一個篇章,心中浮現了許多問題:

  1. 小荳荳可能是個有學習障礙(LD/318)的孩子,如果每一個孩子都能被理解,給予適合的教育開發內心的潛質,他們都可以有好的人生
  2. 小荳荳的母親如何擁有那樣的智慧,用淡定的態度來陪伴孩子
  3. 小林校長創辦的巴式學園,適合所有的孩子與家庭嗎?

 

邀請所有迎接孩子進入小學生活的家庭們,一起與孩子來共讀30周年紀念版《窗邊的小荳荳》,每天飯後睡前一到兩篇故事,你會跟我們一樣,愛上小荳荳,愛上巴式學園,敬佩小林校長,並且學習小荳荳母親的智慧。

 

DSC05204.JPG

窗邊的小荳荳書裡發生的時空背景,剛好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而描述戰爭議題的繪本似乎一直都吸引我去關注,例如:戰火中的孩子(青林)、請不要忘記那些孩子(遠流)、敵人(米奇巴克)

 

戰爭,何其殘忍,孩子,何其無辜。

 

在「說英文的同學」(p248)裡面寫著:

「美國人是魔鬼!」

政府這麼告訴民眾,但巴式學園的人正異口同聲的唸著:

『美麗是beautiful。』

吹過巴式學園上空的風很溫暖,孩子都很美麗。

 

當美日關係正走向敵對,小荳荳班上的同學們與從美國回來的宮崎正走向友好,戰爭才是不長眼睛的魔鬼!看不見孩子臉上美麗的笑容!

 

在「茶話會」(p285)這篇,小林校長為即將出征的工友阿良舉辦茶話會,大家在歡笑聲中與阿良進行心靈交流。阿良後來搭著東橫電車離開了,美國的飛機很快就出現在東京的上空,每天都投下無數的炸彈(標楷體文字取自黑柳徹子p285內文)

 

戰爭,硬生生給巴式學園畫上了句點,卻沒有燒毀小林校長的辦學熱誠,黑柳徹子女士將小荳荳在學校的生活寫成這本書,不知道喚醒了多少曾經也像小荳荳那樣,對生活充滿好奇心的人(家長與老師),好好的去思考「因材施教」的問題。

 

當小荳荳在第一間學校,發現書桌跟家裡的不一樣,是像垃圾桶那樣可以打開又關上,於是便不斷的重複打開關上的動作,因而造成老師的困擾(因為他沒有辦法好好上課),後來被學校退學,我認為,是這一所學校缺乏資源來教育像小荳荳這樣的孩子,當然,在那個年代普遍也缺乏對學習障礙的認識,遑論引導方式了。很幸運的是,荳荳的媽媽四處奔走,為女兒找到了巴式學園,一個願意花心思教導有學習障礙孩子的學校。

 

而第24頁裡的這一段話,說明了小荳荳母親的智慧:

媽媽並沒有把退學的事告訴荳荳。因為即使告訴她,她恐怕也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媽媽不希望荳荳因為這種事感到自卑,決定等她長大之後,再告訴她。

 

孩子的出自於好奇心的天真行為,不應該用對錯來評論,一些生理或心理特殊的孩子們,也非他們所願,但很快的,他們會發現自己與眾不同,這個不同,就足以讓他們產生自卑的感覺。我有一個朋友,她的孩子因為腦性麻痺的關係以致無法正常行走,但我卻在各種為孩子設計的活動中,履見充滿陽光與熱情的她,但著兩個孩子到處玩樂,就像是一般家庭在帶孩子那樣。

 

我當然曉得她的用心良苦,站在母親的角度來看,她是用盡每一天的力氣要讓孩子認識自己,並用健康的態度去努力生活。

 

可以預期,她的孩子將來會像《窗邊的小荳荳》描述的高橋同學那樣,在企業裡擅長瞭解他人的痛苦,且個性開朗並富有魅力。

 

DSC05206.JPG

 

如果要說出《窗邊的小荳荳》影響我們最具體的一篇,我會選「山珍和海味」。

 

因為刻意不用課程把孩子的時間填滿,我得將陪伴的重心放在生活的本質上頭,我技巧性的管制孩子們使用電視、iPad的頻率,當然,我也得用同樣的標準來限制自己,於是,當他們在書房看書、在客廳的地板上遊戲時,我幾乎是泡在廚房,或者手裡拿著吸塵器、抹布,外出的時候,有八成都是到賣場買菜,身邊跟著還沒有上學的弟弟,我的目的很簡單,不過就是要孩子學習生活就是要付出的。

 

餐桌旁的牆上,掛了一幅一家人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拚成的《拾穗》馬賽克圖磚,當孩子嚷嚷說討厭吃這個不想吃那個時,我定再次講解拾穗的故事,就像學校老師要安妮在午餐前朗讀《憫農詩》那樣,眼前的每一粒米、每一道菜,是由多少人的努力,好不容易才能呈現在餐桌上的呢?如果沒有農夫耕作,如果沒有爸爸上班賺錢,如果沒有媽媽煮飯,我們要如何餵飽肚子?更別說好好生活了呢!

 

小林校長在那個年代就加強了孩子的食育觀念,是相當不簡單的,而且他很有技巧的用了「山珍海味」的概念,讓媽媽在為孩子們準備便當時,可以顧及營養均衡,如果媽媽沒有辦法準備得齊全也不勉強,因為到了學校的用餐時間,校長太太會煮好兩鍋菜(山珍鍋與海味鍋),當校長發現同學的便當菜色裡缺少了「山珍」,校長太太便會從鍋裡舀起一瓢滷芋頭。沒有學生會去比較誰的便當比較高級,因為校長已經用他的關愛滿足了所有的孩子。

 

在《窗邊的小荳荳》繪本版中,也有山珍海味的這個章節,安妮與佐弟的某個睡前片刻聽了媽媽朗讀,隔日的中午,母子三人一起用餐,很自然的就投入在山珍海味的文章情境裡。

 

近五歲的佐弟看著眼前的菜色,忽然喊了一聲「啊!我知道了!」

「知道什麼?」我問。

他接著說:「媽媽,你煮的這個昆布,是海味,那個蘿蔔,是山珍。」

有整整一個星期,我們的用餐時刻的話題都是在討論哪些是山珍、海味,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食物教育,從媽媽辛苦準備的家常菜中,瞭解那些是陸地上的食材,那些是來自海裡。對我來說,每天在構思菜色的時候,也盡量朝著這兩個類別來準備,甚至想著,可以匯集媽媽們的力量,來收集所謂「山珍海味食譜」。

 

山珍海味料理的執行是很容易達成的,舉我們的午餐為例好了,豬肉高麗菜水餃、燙四季豆是山珍,海帶味增湯裡就包含了海味,並非我們想像的多昂貴的菜色。而與孩子們討論山珍海味話題,也意外的提升了一家人用餐的品質,因為大家除了可以動腦想一想之外,氣氛是歡愉的、是感恩的。

 

有一天,安妮隨手翻了翻我正在閱讀的《窗邊的小荳荳》經典版本,已經認得不少中文字的她,嘴裡唸著:「媽,泰明為什麼死了?」

由於這個章節在繪本版裏頭並沒有出現,我納悶著「有嗎?泰明死了嗎?為什麼呢?」

 

我跟小荳荳一樣,喜歡泰明這個朋友,在p.98大冒險這個章節裡,小荳荳邀請曾罹患小兒麻痺的泰明去學校爬樹,沒有一個大人知道他們的秘密約定,最後,小荳荳跟泰明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爬到樹上,聽著蟬聲,聊著美國有電視機這種東西的事情,沒有想到,這是泰明第一次爬樹,也是最後一次爬樹。

 

確實,泰明在過完春假後,就過世了(p.257)。小荳荳想著放假前跟泰明借的書還沒有還他,他怎麼就死了,然後,懷念起過去跟泰明一起上學的日子,當然,小荳荳跟同學們參加了泰明的葬禮,安妮問我什麼是葬禮?我說:「就像結婚有結婚典禮,而人死掉了,也會舉辦一個典禮,讓大家去懷念他,記得這個人的好。」

 

葬禮,是交待死亡最好的儀式。

 

唉!泰明真的死了!安妮說的沒有錯,我們兩個都覺得驚訝。我想,那也是因為我們都對小荳荳這本書投注了相當的精神在閱讀,每一個篇章,對小一新鮮人來說,都是很有趣的。有時候,我也在想,不知道體制內的學生們,是否也羨慕著巴式學園裡的電車教室呢?是不是也羨慕著第一堂課可以從自己喜歡的科目開始呢?

 

黑柳徹子女士在《窗邊的小荳荳》後記中提到小林校長的教育方針:

每個孩子天生具備了優良的資質,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周圍環境和大人的影響而遭到破壞,所以必須及時發現這些「優良資質」,加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培養成有個性的人。

 

這與我陪伴孩子的目的與想法是一致的,我希望自己可以戰勝情緒面,平心靜氣的去觀察孩子,發覺他們的特質,有時候,我給他們太多限制,孩子的創造力就相對的減弱,甚至從繪畫作品中察覺到不快樂的蛛絲馬跡,當我開始調整態度,給他們可以接受的自由空間,總是只是地上拾起的樹葉,也可以串成美麗的作品。

 

作為父母,能夠給予孩子的,也許也是我們所渴求的---適度的自由。

DSC05162.JPG

 

讀者如果對岩崎知弘的畫有興趣,除了可以上知弘美術館的網站瀏覽(www.chihiro.jp),在四號公園的圖書館(兒童圖書館2)也懸掛了幾幅他的作品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nzou 安佐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